個人有買簡體書的習慣,從大學上課時就開始買了,大學時修的是歷史方面的課程,所以有時為了上課需要,就必須跑去賣簡體的書店去找歷史書籍,這個習慣延續到現在,只是有買一些不同類型的書。我也數不清自己買了幾本書了。由於越看越多,漸漸也就習慣看簡體字了,偶爾也就會寫。
由於現在全球化、世界是平的,人才競爭也愈來愈激烈,不限於在自己的土地上(台灣)工作,有機會可以到別的國家去,但不是說完全不懂或沒準備就到中國(或是其它國家)去經商、就業,這是很大的風險,結果只有失敗,而且人民彼此互信不一、不瞭解民族性、官場習性,貿然投資只有失敗或被併吞,就想到之前台商到中國投資被併吞的事件。這話題有點遠了,這部分以後再說明吧!
回歸買書心得,為什麼會去買簡體書,先說優點好了:
根據我多年買簡體書的經驗,最大的優點是很便宜,一樣的內容,對照台灣的書籍會便宜很多,簡體書賣一、兩百台幣,繁體書大約是賣四、五百元或更高。(之前我買的價格是人民幣乘以3.5或4,但是現在人民幣升值,大多是乘以5或6,或是更高)。
第二個優點是中國翻譯的人很多,所以能翻譯一些歐美日國家的新書,翻譯時間很快,包含教科書、暢銷書和商管書。
但第三個原因也是我為什麼會買的原因,因為有一些書台灣沒有出版或是年代久遠已經絕版買不到了(去二手書店找也找不到,而且花了很多時間),比如:<<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-斯隆自傳>>,找繁體書找不到,<<反敗為勝>>已絕版,但是簡體字有。但是看了要想想語意上的不同(因為兩岸的用字遣詞不一樣)。
但還是有一些缺點,像是看書籍狀況良莠不齊,如缺頁、紙質不好、皺折撕毀、看書時字體的油墨會印到手上、、、等等(很不幸,我都有買到和碰過),因為中國有太多出版社,難以管裡,所以有很多沒有版權的書籍出版,品質堪慮,所以買書之前要先翻閱看有沒有瑕疵。現在書籍情況有比較有改善。
但是大家(多數人)看不到的是,這也是最大的缺點,我是就事論事:簡體字的書(如果是翻譯的書籍)會更改內容或是譯者和出版社會更改用詞語句,若是對國家主體意識(還是很重視民族主義的部分)有所批評和挑戰時,甚至刪除整章章節,嚴重的話拒絕在境內出版(管制報章新聞書籍的自由)。
最觸動中國大陸的敏感神經是兩岸關係,在政治、社會、歷史、國際關係等等方面,有關於國家主權的書,會把「台灣」改為「台灣地區」;歷史大部分會以「唯物主義」的觀點述說;地圖最明顯,會標誌為同一個顏色,做一些更改原著的內容,造成內容失真。
各位讀者不要看我怎麼說,可自行去參閱和檢視。
所以有關這方面的書,愛書人(買書者)就要三思,因為雖然是翻譯的書,但是內容的正確性有商榷的必要。
由於現在除了會看歷史社會的書之外,大多時間是看商業管理、投資理財之類的書籍,這類型的書,比較沒有牽扯到國家、政治、主權的意識型態,商業投資是一套理論,譯者(大多情形)不會有所更改或刪減原文內容,所以可讀性比較真實,只是商業投資用詞,像剛才所說會有不一樣之處。
最後的分享,常常有人問我說,中國有許多作家(或被稱為名人、股市炒手等等)寫的商業管理、投資理財的書可以看嗎?
我就事論事的回答:要知道資本主義、商業投資是西方(歐洲、美國)發展出來的,像科學、管理學、心理學等也是從西方發展出來的,演變至今比較完整健全,就拿資本主義的櫥窗--『股票市場』來說好了,中國股票的發展是近十幾年才發展出來的(大家可上網查詢),中國的股市炒手的著作還沒有禁得起時間考驗,所以可信、不可信,就待個人做評論了。
歐洲在四百多年前就有股票市場了(一些股票發展史的書籍都會提到:荷蘭鬱金香狂熱、南海泡沫、、、等等),美國是現在最大的股票市場國家(不論金額、公司企業、成交量等等),所以我只能說,看書要看經典的書,商業管理、投資理財方面還是要以西方國家代表性的作家(或大師)寫的書籍為主(這不是媚外,而是事實),比較有可看性和實用性。像是台灣的股票跟美國股票有很高的相關性,所以答案應該很明顯了吧!
之後,再推薦幾本不錯的書籍和分享閱讀心得。
留言列表